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4月12日,自然資源部舉行4月份例行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會明確,2022年全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76.6萬公頃,同比增長10.9%。2019年至2022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持續(xù)增長。
2022年,全國批復建設用地預審項目14893個,涉及用地總面積28.7萬公頃。其中涉及占用耕地8.7萬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30.3%。全國農用地轉用批準總面積45.5萬公頃,同比增長21.2%。其中占用耕地16.3萬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35.8%。
對于如何保障今年土地供給,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司長趙毓芳在發(fā)布會上表示,土地利用計劃的核心是落實國土空間規(guī)劃、調控建設用地時序。今年主要在計劃安排的總量和配置結構方面做好謀劃,推進新增建設用地計劃配置更加精準、有效。
【資料圖】
一方面,在總量安排上,主要考慮今年是落實“十四五”規(guī)劃的關鍵之年,也考慮到當前的經濟運行形勢,要推動“十四五”規(guī)劃確定的重大項目,特別是城市群、都市圈現代基礎設施要加快建設,因此今年在去年600萬畝土地利用計劃的基礎上,增加了50萬畝土地利用計劃總量,來支撐和保障今年的建設用地總需求。
另一方面,總量的安排能夠落實到位、落實精準、有序有效,更多體現在配置規(guī)則方面。今年在配置規(guī)則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項舉措。
一是對重大項目建設用地實施重點保障。堅持“項目跟著規(guī)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對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國家重大軍事設施項目,以及符合要求的省級重大建設項目,自然資源部依據清單批準建設用地,直接配置計劃。
二是對于沒有納入重點項目清單的,繼續(xù)實施“增存掛鉤”政策,即新增建設用地安排與存量盤活掛鉤機制,地方盤活存量越多,相應所獲得的計劃規(guī)模額度越高,由此督促地方加大力氣盤活存量,同時也得到更多增量。
三是分解下達基礎指標,增強省級政府和自然資源系統的統籌能力。根據前三年盤活總量的一定比例來產生基礎指標,下達之后由省里統籌安排,特別是對那些原有存量土地規(guī)模不多、盤活空間不足,難以產生增量計劃的,由省里調劑補貼、合理安排。即省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基礎指標進行合理安排。
四是突出耕地保護導向,探索實施獎勵機制。對超額完成耕地保護任務的省份,按照一定比例給予計劃指標獎勵,即耕地保護越多,得到的獎勵計劃指標就越多。今年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9個省(區(qū))獲得了該項獎勵指標。
五是單列安排專項計劃,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一是繼續(xù)單列每個脫貧縣600畝計劃指標,戴帽專項下達,明確不得挪用;二是繼續(xù)單列農民建房計劃指標,專項用于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實施實報實銷,實現兜底保障。
總體而言,趙毓芳表示,自然資源部通過持續(xù)探索改進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特別是今年在原有基礎之上探索了基礎指標分配制度、耕地保護激勵制度,來實現對國家重大項目的保障,賦予省級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權。
趙毓芳表示,一方面,省級政府可以研究制定重大項目清單,保障項目用地需求;另一方面,省級政府統籌安排基礎指標分配和調劑余缺,統籌實施保障。
標簽: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