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奧會期間,虛擬數字人頻繁出現在各種場景。
央視新聞直播間里,AI手語虛擬人“聆語”正翻譯冰雪賽事的解說;中國氣象局推出服務虛擬數字人“馮小殊”,為觀眾實時播報觀賽氣象指數;新華社數字記者“小諍”繼作為首個數字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進行新聞播報,此次更是從火星發(fā)來冬奧賽事智能分析報道。
這些虛擬數字人進入主流媒體搭建的新聞播報、知識科普、大型賽事、公益等場景,發(fā)揮更多服務和功能價值。
同時,虛擬數字人是資本市場的“新寵”,2022年以來,虛擬人領域融資數量近百起,融資金額達4.11億元。
資本聞聲而動
近幾年,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一眾虛擬數字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資本則早已聞聲而動,2022年以來,虛擬數字人領域融資數量近百起,融資金額達4.11億元。
有數據顯示,2021年虛擬數字人相關企業(yè)融資共有2843起,融資金額為2540億元。而2020年虛擬人相關企業(yè)融資有1713起。不僅如此,紅杉、IDG、順為資本在內的一線基金紛紛入局,總融資金額達到近8億元。
最近的投資信息來自字節(jié)跳動,1月,打造了虛擬IP形象“李未可”的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字節(jié)跳動獨家投資。
統(tǒng)計數據顯示,虛擬數字人當前市場規(guī)模已超2000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2700億元。
在虛擬主播這一細分賽道中,嗶哩嗶哩(簡稱B站)的增長較為明顯,長江證券的報告顯示,B站虛擬主播營收從2020年1月的762萬增長到2021年11月的超5000萬,付費人數從7萬增至逾25萬,其中泠鳶yousa和hanser還入選了B站2020年百大UP主。
還有其他應用場景,比如萬科員工崔筱盼的財務崗位,這是虛擬數字人在解放人力這一部分的價值。崔筱盼需要處理的整套業(yè)務邏輯既繁雜又清晰,對于人類來說,需要學習和訓練很長時間才能熟練掌握,但對于可利用大數據和算法的AI來說,這種工作反而是大顯身手的機會。
除此之外,基于影視特效行業(yè)的多年沉淀,虛擬人在制作端已形成一套頗完備的工業(yè)化制作流程和商業(yè)體系,除了以上提到的運營向公司,底層技術服務類公司也不斷涌現,而且不可或缺。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fā)布的《2020年虛擬數字人發(fā)展白皮書》,虛擬數字人的基礎設施層包括顯示、光學、傳感器、建模、渲染引擎等部分,主要由海外巨頭把持;平臺應用層主要包括制作虛擬人的具體功能,有動作捕捉、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
“手語播報數字人”上崗
將虛擬數字人應用在手語播報領域無疑是北京冬奧會期間的一抹亮色。
近日,央視新聞聯(lián)合百度智能云打造的總臺首個AI手語主播正式上線,為聽障用戶提供24小時的手語服務。百度智能云采用自研的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AI技術,構建出手語翻譯引擎,實現了文字及音視頻內容到手語的翻譯;再通過專為手語優(yōu)化的自然動作引擎,進行虛擬形象的驅動,將手語實時演繹為數字人的表情動作。這使得AI手語主播具備高可懂度的手語表達能力和精準連貫的手語呈現效果。
目前,百度已打造了央視網虛擬主持人小C、航天局火星車數字人祝融號、百度App代言人龔俊、理財專員小浦等一系列虛擬數字人。
此外,5日起,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您早》節(jié)目在播出北京冬奧新聞時,屏幕左下角多了一個熟練運用手語播報的虛擬數字人,這是北京市科委為讓聽障群體更好地感受冬奧盛況而立項實施的“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提供全流程智能化的手語生成服務,根據語音自動以手語播報冬奧會相關信息,使聽障群體也能享受北京冬奧的賽事盛況。記者在“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tǒng)的展廳中看到,大屏幕上,跟隨主持人的語音播報,虛擬數字人能夠熟練流暢地運用手語將冬奧賽事進行同步播報。
“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tǒng)的研發(fā)離不開超大規(guī)模人工智能預訓練模型的支持。該系統(tǒng)基于“悟道2.0”大規(guī)模智能模型,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支持,智譜AI、凌云光和北京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打造。
研發(fā)人員表示,“手語播報數字人”的應用場景廣泛,一方面可以為新聞媒體提供全流程智能化的數字人手語生成服務,方便聽障人士快速了解新聞簡訊;另一方面可將聲音廣播內容轉化為手語,為聽障人士播報冬奧會賽事情況、賽場成績,便于獲取即時信息。
業(yè)內人士指出,“手語播報數字人”的推廣可加速國家通用手語推廣落地,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無障礙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北京這座‘雙奧之城’對殘障群體的尊重”。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