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彥宗
南方周末近日報道,山東臨沂市羅莊區(qū)、蒙陰縣等多個縣區(qū)具有高中教師資格證的小學老師,正被調配去到高中任教。有學校通知,2032年之前,該區(qū)有高中教師資格證的老師,都要到高中長期任教或短期輪崗交流。不止臨沂,福建、寧夏、江西、新疆等地,都已發(fā)布教師跨學段轉崗公告。
小學老師到高中任教,一大現(xiàn)實原因是小學招生人數(shù)銳減,小學教師過剩,同時,2016年放開二胎后在小高峰期出生的人,將像潮汐一樣依次形成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規(guī)模效應,到2032年,這些孩子正好就讀高一。在這種情況下,調配教師資源,跟得上這波顯而易見的學生潮,就成為各省市的同一個問題,跨學段調配師資無可避免成為通行手段。
(資料圖)
資料圖
另外也是因為,各地在編教師隊伍能進不能出,減員增效在教師這一龐大的事業(yè)編群體很難推動。日前,江西吉安永新縣各小學已經(jīng)不再續(xù)聘非編老師,湖北鄂州停招小學老師,但要說裁減在編老師,從很多方面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教師資源必須以變應變,只能讓在編老師在本地教育系統(tǒng)流動起來。
在臨沂往高中調配小學老師之前,江西吉安永新縣被曝把農村小學老師往農村中學調,前提當然是有中學教師資格證,一些老師不愿意教農村初中,消極應對,哪料筆試考1分,也仍被抓了壯丁。臨沂往高中調小學、初中老師,雖說前提條件是35周歲以下且有高中教師資格證,但這種激進路線確實嚇到了人。
一個反駁的理由是,小學老師與高中老師的教學任務完全不一樣,學科難易程度也很不同。會教小學數(shù)學題的,不一定會做高中數(shù)學題。而且高中要考慮高考,升學目標明確,教學壓力也很大,教慣了小學的老師能不能適應?有沒有能力適應?但在眼下的節(jié)骨眼上,這些適配性問題似乎不在決策者的考慮之列。
當然是不是適配,要看具體人,南方周末就報道有轉崗教高中的初中老師不適應,不光失去了鄉(xiāng)鎮(zhèn)補貼、課后服務費等2000多元收入,教學上對自己也沒有信心,擔心“有的題學生能解出來,她反而解不出來”。也有一些崇尚經(jīng)驗主義的人說,只要帶過一屆高中,小學老師也能很好適應,這種只能強調個人經(jīng)驗的轉崗成敗,似乎也不好展開。
對小學老師來說,很可能不是適應與否的問題,而是到了某個時間節(jié)點根本沒得選,因為不選就只能接受收入下降、前途無望的未來。而放手一搏,說不定能在高中年級喘口氣,不用在小學階段“卷到死”。既然知道老師沒得選,地方教育部門應該早做安排,為跨學段轉崗的工作做好鋪墊,為所有小學老師提供B計劃。
資料圖,圖文無關
這些可以做在前頭的工作,教育部門是清楚的,比如舉行師資能力培訓,做好所有教師上升轉崗的兜底培養(yǎng)方案,任君挑選,而不是事到臨頭,才通知小學課堂里的老師們第二天就去某初中、某高中報到。很多不愿意跨學段轉崗的老師是考慮收入,但如果不得不選擇轉崗,事前有針對性的培訓,總能讓老師和學生都不至于太慌。
這中間其實沒有什么大道理可言,也沒有什么高深理論,既然少子化的時代壓力具體地落在了在編小學老師頭上,最理想的結果是,別讓他們被壓垮,而是盡可能地讓跨學段轉崗機制成熟運轉起來。即使眼下都是急就章或應急舉措,可總要回到把跨學段轉崗當成一門教育科學、把老師們當成人而不只是資源的正常狀態(tài)。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