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盈江縣150兆瓦農業(yè)光伏發(fā)電項目,是云南省2021年“保供給促投資”新能源項目規(guī)劃中的46個光伏項目之一,是德宏州第一批新建新能源發(fā)電項目,也是國家能源集團云南公司首個地面集中式農光互補光伏項目。
項目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境內,占地面積3427畝。其中由匯耀品尚能源科技設計、參建的柔性支架部分裝機容量146.8兆瓦,目前是西南地區(qū)采用索結構柔性光伏支架系統(tǒng)建設單體規(guī)模最大的光伏項目。
【資料圖】
高土地利用率
有效提升30-50%裝機容量
依托索結構柔性光伏支架系統(tǒng)的復雜地形適配能力,能無懼陡坡、溝壑等苛刻地形,規(guī)避了山地起伏、植被較高等不利因素。光伏組件陣列成空間整體排列,有效控制排間距,實現高布板密度,從而有效提升30-50%單位面積裝機容量??勺畲蟊WC組件最佳朝向,增大日照,提升組件發(fā)電效率。
柔性支架大跨度、高凈空
助力農光互補
項目中索結構柔性光伏支架部分,采用山地應用經濟跨度33米,平均凈空高度達3米,有效適配山地復雜地形。高凈空、大跨度的技術特性不但提高了復雜山地地形的土地利用率,而且為陣列下方保留了充足的林地或農地利用空間,讓農光互補、林光互補得以真正實現,在提升光伏電站發(fā)電量的同時真正實現土地、空間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有效降本,提升建設效率
索結構柔性光伏支架系統(tǒng)憑借自身系統(tǒng)特性,較傳統(tǒng)固定支架有效節(jié)約支架基礎60-80%。支撐點大幅減少帶來土地占用面積及鋼材、基礎材料用量的銳減,降低光伏電站綜合投資成本。
滑移安裝在施工過程中廣泛運用,利用索作為運輸通道,將光伏板沿索滑移,有效地解決了安裝過程中組件隱裂的出現,同時大幅度提升安裝效率。
綜合項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及太陽光照資源情況的踏勘與分析,合理規(guī)劃分區(qū)布置,使電纜和場內道路長度相對較小,有效降低工程造價、降低場內線路損失。
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隨著項目工程的日益完成,光伏組件覆蓋后,能讓地表減少日照蒸發(fā),使得山地地表土壤的含水量、有機質含量均有所增加。不久未來,將充分利用盈江地域氣候的優(yōu)勢,根據農業(yè)種植方案可在光伏板下選種黨參、半夏、金鐵鎖等經濟藥材,農光互補,立體循環(huán)。
項目建成,年上網電量約為2.6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jié)約標煤約8.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2.39萬噸,二氧化硫約43.05噸,氮氧化合物約48.18噸,煙塵約8.61噸,節(jié)約淡水約32.56萬立方米。構建生態(tài)與經濟效益互利共贏體系,加速推進“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
標簽: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