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如何讓剛剛脫貧的群眾富起來,如何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如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備受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與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金李聯合提交了《關于更好發(fā)揮金融作用支持共同富裕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建議發(fā)揮好金融作用,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財產性收入,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金李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增加所有群眾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包括增加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需要相關政策的鼓勵支持和多措并舉。他認為,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財產性收入還存在難點,因為相與高收入群體相比,中低收入群體在財富增值能力方面還存在差距。
金李表示,高收入群體擁有更多財產性收入投資機會,選擇余地大,風險承受能力也較高。但目前,中低收入群體仍缺乏一種普惠性、低風險、相對較高收益的投資渠道,很多中低收入者只能通過低風險、低收益率的工具如銀行存款來積累自己的財富。
金李還表示,要保證整體社會的財富更公平配置和增長,就需要保證中低收入群體的財富積累速度長期平均不顯著低于高收入群體。這就需要研究和探索如何既不讓中低收入者承擔過度風險,又可適當提升其財富增值速度的方法和渠道。
《提案》建議,相關部門可研究制定可行性政策,通過構建投資組合等方式,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投資回報率,使其財富積累速度不明顯低于高收入群體。他還建議,鼓勵中低收入群體適當參與實體經濟投資,不僅提升其財富增長速度,也讓更多群眾能夠通過投資分享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成果和紅利。同時,建立相應的保險托底機制,降低中低收入群體投資的風險。(記者 孫博洋)
標簽: 中低收入群體財產性收入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