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丝袜综合,大陆老熟妇性,中国老女人AV,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地區(qū)、戶口、職業(yè)等不同,國民心理健康狀況有差異
發(fā)布時間:2021-03-03 15:28:25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當前位置: 主頁 > 健康 > 正文

3月1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調查并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20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20)》發(fā)布,同時發(fā)布的還有《2019年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2020年醫(y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2020年廣東地區(qū)產業(yè)工人心理健康與生活滿意度調查》《2020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需求》等分報告和專題報告。

結論:地區(qū)、戶口、職業(yè)等不同,國民心理健康狀況有差異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評估發(fā)展中心主任陳祉妍介紹,經過公開征集和嚴格篩選,2020年采集了安徽、甘肅、廣東、河北、河南、湖北、江蘇、遼寧、山東、上海、四川、浙江12省市的64622份樣本,從中抽取了5098個核心樣本,涵蓋18-76歲的不同性別、不同戶口、不同學歷、不同職業(yè)、不同收入的各類人群。

心理健康狀況有地區(qū)差異嗎?答案是,有的。從地區(qū)看,心理健康的地區(qū)差異非常明顯,東部地區(qū)心理健康水平更高。以流調中心抑郁量表(簡版)的調查結果為例,東部地區(qū)和東北地區(qū)的抑郁水平顯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區(qū),抑郁高風險的檢出率顯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區(qū)。

農村人口與城鎮(zhèn)人口心理健康狀況有差異嗎?答案也是有的。從戶口看,農村戶口人群與城鎮(zhèn)戶口人群之間存在心理健康水平差異,農村戶口人群中抑郁高風險的檢出率略高于城鎮(zhèn)戶口人群。

越有知識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嗎?這或許是真的。從學歷看,學歷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特別是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更低學歷人群。

收入越高心理越健康嗎?報告并不支持這個結論。從收入看,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主要表現為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其他人群,但并未發(fā)現月收入水平中等與較高人群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陳祉妍說:“這顯示收入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并非線性關系,過低收入不利于心理健康,但在中等收入以上,收入的升高對心理健康水平并沒有明顯改善。”

哪些職業(yè)心理健康狀況最好?報告顯示,不同職業(yè)群體之間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顯著差異。以抑郁為例,抑郁水平最高的是無業(yè)/失業(yè)/退休人員,其次是學生群體,主體是大學生,再次是服務業(yè)人員、個體經營者和公司職員,抑郁得分最低的是專業(yè)技術人員。

哪個年齡階段心理健康問題最多?答案是18-34歲的青年。報告顯示,從性別與年齡看,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別比較微小,但年齡差異非常顯著。研究將調查對象分為18-24歲、25-34歲、35-44歲和45歲以上4個年齡段,調查發(fā)現,抑郁和焦慮水平有隨年齡增大而降低的趨勢,陳祉妍說:“18-34歲的青年的焦慮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齡段。這提示我們,青年期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多發(fā),需要重視青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與干預。”

變化:兩本藍皮書對比10年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的4個主要變化

這是繼2019年之后,第二次發(fā)布“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心理健康藍皮書主編張侃說:“心理健康的調查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將每次的調查結果結集出版成為文獻,對我們持續(xù)了解中國人心理狀況的變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陳祉妍介紹,2019年第一次發(fā)布主要應用的是2008年心理健康情況調查的數據,以及之后的一些調查,時間跨度比較大。與2008年的調研結果相比,2020年國民心理健康有4個主要變化。“首先是地區(qū)差異的擴大,2008年調查結果也顯示東北地區(qū)心理水平較高,但此次調查發(fā)現,這種差異有擴大的趨勢。”陳祉妍說:“第二是年齡差異擴大了。在2008年樣本中,35-44歲與45-55歲年齡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而在2020年樣本中,45-55歲年齡組的抑郁水平進一步低于35-44歲年齡組。”

第三個有意思的變化是“變中的不變”。陳祉妍說,此次調查延續(xù)了2008年對生活滿意度的調查,“我們問了同樣的問題,結果發(fā)現,物質生活的滿意度有明顯提升,但對家庭生活、精神生活、工作等的滿意度并沒有突出變化”。她說:“這提示我們,從心理健康情況看,近年來黨和國家采取的一系列發(fā)展經濟、脫貧攻堅的政策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接下來,我們要重點關注其他領域,特別是在精神生活中如何提升人們的滿意度。”

第四個變化令人欣喜——國民心理健康素養(yǎng)在提高。陳祉妍說:“與2008年的調查相比,有94%的受訪者認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只有0.9%的人認為不重要。而2008年的這兩項數據是87.9%和2.6%。”

研究團隊在報告中寫道:與2008年調查相比,2020年調查發(fā)現,國民的心理健康意識顯著增強,心理健康服務的便利性也大幅提升。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從2019年開始,2020年調查也間接證明了其積極作用。2020年調查顯示,與上年相比,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自己與周圍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變得更好,對于未來,有更多的人持樂觀態(tài)度。

建議:5點對策建議提升國民心理健康水平

盡管有可喜的變化,但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心理健康服務無論是在便利性還是滿意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針對這些差異,報告給出了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供給,加強對心理健康服務的規(guī)范建設,加強對中西部地區(qū)的心理健康資源支持,加強對低學歷、低收入群體的心理健康服務和加強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等五點對策和建議。

2020年調查顯示,受訪者對心理健康服務的總體滿意度不高,特別是對心理咨詢的滿意度不足2/3?!秷蟾妗氛J為,對心理健康工作者這支專業(yè)隊伍的培養(yǎng)、領導和監(jiān)督,仍需進一步加強,從學歷教育、行業(yè)組織自律到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建設,需逐步加強并形成規(guī)范體系。

《報告》也提出,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素養(yǎng)水平非常重要。陳祉妍說:“物質生活在達到一定水平后,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非常微小,而身體健康和家庭生活對心理健康有著更深刻的影響。”《報告》中建議,為促進和維護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應注重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各類新聞媒體和群團組織也應倡導工作-家庭平衡、維護家庭和諧,這也有利于相應人群的心理健康維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傅小蘭說,這項工作將持續(xù)進行,“我們期待2023年第三次藍皮書的發(fā)布”。

標簽: 國民心理健康狀況有差異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廣告報價| 本站動態(tài)|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 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順經濟網 豫ICP備20014643號-14

Copyright©2011-2020  09115.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