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欄
- 英文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 學 名:紅背桂花
- 別 稱:紅紫木、紫背桂
- 壽 命:不容易死
- 分布區(qū)域:我國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地普遍栽培。亞洲東南部各國也有。
紅背桂花的品種簡介
紅背桂花(詳情介紹)又名紅背桂,是大戟科常綠小喬木,由于紅背桂的葉背為紅色,觀賞價值非常高,也是集觀葉、觀花于一體的植物?,F(xiàn)在,紅背桂花常被盆栽,在窗臺、陽臺或庭院中栽種。
紅背桂花為常綠灌木,高達1米許;枝無毛,具多數(shù)皮孔。葉對生,稀兼有互生或近3片輪生,紙質(zhì),葉片狹橢圓形或長圓形,長6-14厘米,寬1.2-4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疏細齒,齒間距3-10毫米,兩面均無毛,腹面綠色,背面紫紅或血紅色;中脈于兩面均凸起,側(cè)脈8-12對,弧曲上升,離緣彎拱連接,網(wǎng)脈不明顯;葉柄長3-10毫米,無腺體;托葉卵形,頂端尖,長約1毫米。
中文學名:紅背桂花
拉丁學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別稱:紅紫木、紫背桂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目:大戟目 Euphorbiales
亞目:大戟亞目 Euphorbiineae
科: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屬:海漆屬 Excoecaria
種:紅背桂花
分布區(qū)域:我國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地普遍栽培。亞洲東南部各國也有。
科編目:174
詞條相冊
紅背桂花的栽培要點
紅背桂花(詳情介紹)又名紫背桂等,原產(chǎn)于馬來西亞島嶼,在我國很早就有引種栽培?,F(xiàn)在常常制作成盆栽,用于觀賞,此外,紅背桂花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入藥。
盆栽紅背桂花時,盆土宜用富含腐殖質(zhì)的微酸性土壤。栽培管理較容易,夏季應(yīng)置于蔭棚下養(yǎng)護,可保持葉色濃綠;冬季可適當增加光照。平時保持盆土濕潤即可,防止盆內(nèi)積水引起病害。生長期可每月施肥一次,夏、秋季要加施少量的磷、鉀肥或淡餅肥水。也可將家禽糞曬干后磨成粉狀,隨澆水施入盆內(nèi)。同時,為保持盆土的微酸性,適時澆一些淡礬肥水為宜。平時澆水要適當,新梢發(fā)出前要少澆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即可;新梢發(fā)出后至7~8月間盆土含水量宜為60%~70%,保持土壤濕潤,但忌積水。為提高空氣濕度,盛夏季節(jié)還應(yīng)早晚向葉面噴水。
盆栽植株宜2年換盆一次,可于春季萌發(fā)新芽前進行換盆,換盆時可施加一些基肥,以保持植株健壯,葉色鮮艷美觀。紅背桂生長適溫為20~28℃,越冬溫度宜15℃以上。秋、冬季節(jié)可適當修剪,以保持良好的株型。
紅背桂花的扦插繁殖
紅背桂花(詳情介紹)的栽培難度不高,但由于紅背桂花的觀賞價值比較高,常被制作成盆栽飼養(yǎng),深受人們的歡迎,因此,需求量比較大?,F(xiàn)在,紅背桂花多采用扦插方法快速育苗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一、扦插時間
最佳時間為春芽尚未萌動前,此期間的枝條內(nèi)含激素豐富,營養(yǎng)物質(zhì)積累多,插后溫度回升,插穗很快產(chǎn)生愈合組織。如錯過時機,則可在春梢停止生長后,花芽和秋梢尚未萌動前的7月下旬至8月中旬扦插,但必須選用當年春季萌發(fā)生長的嫩枝作為插穗,才能達到理想的成活率。
二、插床準備
扦插時,選向陽地方,挖一個長12米、寬1.2米、深0.7米的平底長方形坑,底部填寫層厚度為40厘米的蓄糞,或其他生熱物質(zhì),上面再鋪一層15—20厘米的蛭石、珍珠巖,作為苗床扦插基質(zhì)。扦插后,搭一個高為50厘米的塑料小拱棚和高度為1米的涼棚。苗床做好后,用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嚴格進行土壤消毒,防止發(fā)生幼苗立枯病和腐爛病。
三、扦插操作
扦插時選健壯無病蟲害的頭年生秋梢作為插穗,剪成長8—10厘米,保留頂端2—3片葉,然后用0.05%—0.1%的萘乙酸水溶液,浸泡插穗基部2厘米處約5秒鐘,隨剪、隨浸、隨插。插時按10×10厘米株行距,先用木(竹)棍扎一小洞,插入插穗,覆基質(zhì)后輕壓實,用細孔噴壺澆透水,然后蓋上薄膜和草簾涼棚。秋季扦插方法與春季相同,但應(yīng)特別控制好溫度,以免溫度過高影響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