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成立以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表現出一定的經營模式和特征。如果和亞洲開發(fā)銀行(以下簡稱“亞行”)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中國創(chuàng)立的新型金融機構與亞行等傳統(tǒng)金融機構的異同。
一、區(qū)別
一是資產和負債差異。亞行總資產規(guī)模超過3000億美元,而亞投行總資產規(guī)模超過300億美元,亞投行約為亞行的十分之一多。這表明,亞行有著較多的資源投入業(yè)務,而亞投行的資產總額相對較為有限。從負債率看,亞投行2020年底負債率為37.2%,遠低于亞行同期的80.6%。
二是主權項目和非主權項目數量差異。亞行在批準的項目中,多以非主權項目為主,從2017年到2020年,非主權項目占比約為15%。亞投行主權項目占比高,約為66%。但從批準金額看,差異顯著縮小,亞行非主權貸款和亞投行非主權貸款占全部貸款總額的比重總體接近。
三是投資項目領域差異。亞行更為重視對公共部門管理領域的貸款支持,2020年其占比為30%,其次為金融(15%)和能源(11%)。亞投行前三類投資領域分別為能源(19%)、金融(18%)和交通(16%)。這說明亞投行確實在基礎設施領域投入較多。從亞行確定的未來投資領域看,其把氣候變化相關投資放在最為優(yōu)先位置,力爭在2030年達到75%。這個比重要大大超過亞投行的目標。
四是投資區(qū)域差異。亞行重點投資區(qū)域為東南亞,占比約為37%;其次為南亞,占比約為29%;然后為中西亞地區(qū),占比為21%。亞投行目前投資最多的區(qū)域為南亞,約為42%;其次為中西亞,約占29%(其中中亞為9%,西亞為20%);再次為東南亞,占比約為20%。
五是研究機構差異。亞行所設立的“亞洲開發(fā)銀行研究院”在本地區(qū)經濟和社會研究領域具有高度的學術聲譽以及影響力,發(fā)表系列報告和工作論文,對本地區(qū)的學術和政策議程具有較大影響。亞投行尚未成立類似于亞洲開發(fā)銀行研究院的專門研究機構。
二、政策建議
一是要重視研究機構的作用。亞投行等新型金融機構要把研究能力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加以建設,不能僅僅關注投資的項目。研究機構不僅起到智庫作用,還能提升軟實力,獲取東道國重要的中觀和微觀數據,加深對相關國別區(qū)域的認識。
二是要重視對規(guī)則塑造能力類項目的投入。應加大“技術援助”類別的投入,把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等軟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地區(qū)基礎設施投資一并考慮,逐年適當提高此類投資金額。
三是重視俄烏沖突對亞投行投資項目的沖擊,切實防范投資風險。從投資地理分布看,亞投行有大量投資布局于中西亞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由于地理距離原因,相對受俄烏沖突影響更大。應加強項目管理,關注相關國家金融財政狀況,避免出現投資風險。
(作者系復旦大學經濟外交中心主任。本文根據作者在中國社會科學網主辦的“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研討會發(fā)言整理)
標簽: 基礎設施 亞洲開發(fā)銀行 投資區(qū)域
熱門